砥礪奮進,守望食品藥品安全“雙安雙創”破解食品安全監管難題
砥礪奮進,守望食品藥品安全。以人為本,關注食藥安全崗位。尋找在食藥安全崗位兢兢業業的基層工作者,通過活動展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成果,推廣食品藥品安全崗位人物精神,見證食品藥品行業發展。 以普通人物為視角,展現食品藥品基層監管人員風采,推動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與宣傳工作有機結合,傳遞以人為本、尚德守法、共治共享的食品藥品安全理念。
全國開展的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的“雙安雙創”活動,已成為破解食品安全監管難題的“試驗田”——
努力讓百姓享受優質放心食品
超市發藍潤店的二維碼追溯系統不僅可以追溯,還可以攔截過期食品。
右圖 護國寺小吃的工作人員正在制作糕點。吉蕾蕾 攝
日前,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(“雙安雙創”)工作現場會上,與會代表紛紛表示,“雙安雙創”已成為破解食品安全監管難題的“試驗田”,北京更是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契機,建立了以暗訪暗查和第三方評價為基礎的食品安全示范區評估機制,開創了食品安全治理新局面。
融入現代科技——讓老味道更純正
12月的北京,寒風冷冽,記者來到位于北京西城區新街口南大街的護國寺小吃配送中心。生產車間內,自動化糕點生產流水線上一片繁忙。
“過去,一個班3人半天才能做出1000個豆包,現在,按下按鈕,5000個豆包輕松做好,而且大小、色澤、味道相同。”在護國寺小吃工作了40多年的面點師傅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秋華告訴記者,機械化、數字化生產為護國寺小吃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,但并沒有改變小吃的老北京味道。
奧秘在哪里?“護國寺小吃首先講究的是原料的精挑細選,每種食材都來自優質產區。”聚德華天控股有限公司北京護國寺小吃配送中心經理康澤波說,以生產豌豆黃的豌豆為例,每顆豌豆均來自山東青島市,配送中心對所有原材料進行集采集供,一一查驗食品原輔料、食品添加劑供貨者的資質和產品合格證明文件,做到追溯到產地,延伸到農場的源頭控制。
“我們還設立了自檢室,食藥監督所的工作人員會定期來抽查快檢,絕不允許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原料流入,真正實現順向可追、逆向可溯、橫向可控的追溯標準。”康澤波說,別看配送中心廠房小,北京市100多個銷售網點的主要點心都是由這里配送出去的,“我們采取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,按需日配,實現成品零庫存,零回收,從生產到門店不超過24小時”。
為了實現對生產線的全程監管、全程追溯,護國寺小吃配送中心還安裝了生產線監控攝像頭,讓“陽光餐飲”的“陽光”照亮整條生產線。康澤波說:“我們不僅要生產全過程可視化,食品安全信息也全面公開,并向社會公眾提供查詢服務,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、云計算和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,讓古老的老北京小吃融入現代科技,更新換代。”
創新技術——讓百姓吃上放心肉菜
在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藍潤店的有機食品專柜,記者隨手拿起一棵西蘭花,用手機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后,產地、基地負責人、生產管理標準等信息一目了然。
“超市里的肉菜不僅能實現掃碼溯源,如果有保質期過期的食品,收銀系統會自動預警,無法結算。”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增慶介紹,二維碼收銀追溯系統有效防止了過期食品的銷售,“這個方法既保護了消費者權益,有效防范過期食品流入市場等安全風險,又用現代科技提升了保質期管理水平。”
今年7月,在北京海淀區食品藥品監管局的積極推動下,海淀區政府將“二維碼收銀追溯系統”納入區政府“智慧海淀”項目。目前,超市發藍潤店實現了兩個品牌13個單品預包裝食品和60余種現制現售食品的二維碼保質期追溯。
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,源頭治理至關重要。走進北京泰華蘆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大棚,正在生長的青菜散發著清新氣息撲面而來,但同時也夾雜著一些辛辣味。“這是墻根處蒜苗的味道,我們用它來防治病蟲害。”泰華蘆村種植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趙飛介紹,這是蔬菜生產綠色防控技術,即利用特定農作物防治病蟲害的作用,減藥控害,保障農產品和環境安全。
對于公眾關心的蔬果種植中使用農藥超標的問題,趙飛說,2016年,北京建立了三級植物健康體系——北京市植物總醫院、區級二級植物醫院以及分布在各鄉鎮、專業合作社等地的“植物診所”,給菜農提供公益性病蟲診斷和綠控技術咨詢服務,做到對果蔬病蟲害的科學診斷、合理用藥。為確保作物無農殘風險,大棚里還引用了蜜蜂,“一方面可以給植物授粉,另一方面由于蜜蜂對農藥高度敏感,可以充當‘質量安全監督員’”。
趙飛告訴記者,合作社目前已形成統一購買生產資料、統一種苗、統一技術指導、統一生產標準、統一包裝銷售、統一產品品牌的“六統一、六服務”的特色管理模式,有效控制農藥面源污染,保障了園區農產品質量安全。
陽光餐廚——讓食客實時監督檢查
位于北京海淀區中關村時代廣場的食寶街,既有品牌餐飲也有街頭小吃,二三十塊錢不僅能吃飽還能吃好,深受周邊消費者的喜愛。
“食寶街開業之前,周邊聚集了40多個流動小攤販、‘黑盒飯’和‘黑送餐’。”食寶街負責人潘勇舉例說,食寶街內的“四環冷面王”以前就是小攤販,在街頭路邊無證經營,被有關部門清理過多次。去年底,這個備受消費者歡迎的“路邊攤”入駐食寶街,辦理了經營許可證,并通過了嚴格把關和規范的經營管理。“如今,‘四環冷面王’不僅達到了監管部門食品安全的要求,還取得了月銷售20萬元以上的收益,成為眾人好評的‘網紅店’,而像這樣的曾經‘路邊攤’正規化的案例在食寶街還有很多。”潘勇說。
事實上,助力“小攤販”治理只是食寶街打造“陽光餐飲”的一個縮影。今年以來,為提高首都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,北京市在餐飲業實施了“陽光餐飲”工程建設。“作為日均客流達4萬人的食寶街,第一時間參與了‘陽光餐飲’工程建設。”北京海淀區食藥監局副局長魏美亮表示,目前,食寶街區內全部餐飲單位都通過透明廚房、網絡廚房的方式達到了“陽光餐飲”的建設標準,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APP等方式“親眼”看后廚,“親自”選餐館,“親身”來監督。
記者打開“陽光餐飲”APP,手機定位功能自動顯示出附近上線的餐廳,只需要點擊一下攝像頭的圖標,即可進入到餐飲單位的頁面,可以看到不同場所攝像頭拍攝到的實時畫面。“商戶還可以把許可證、量化分級結果、人員健康證明等材料上傳APP,方便消費者查看,十分方便,也比較適合當下人們使用手機的消費習慣。”魏美亮說。
今年9月,食寶街通過了北京市專家團隊的審查驗收,榮獲了北京市首批“陽光餐飲示范街”的稱號,成為北京美食新地標。如今,像食寶街這樣的食品安全示范街區,已經在67個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遍地開花。
記者了解到,今后,北京將用3年時間整體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,16個區同步開展“食品安全示范區”創建。目前,東城、西城、海淀、順義4個區已完成食品安全示范區驗收評估,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穩步提升,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由2014年的近70%上升到2017年的86.7%。
(記者 吉蕾蕾)